檢索結果 - Allen, Woody 1935-
伍迪·艾伦

Nettie Konigsberg(1906年-2002年) | relatives = (妹妹) | spouse =
| children = Moses Farrow(養子,1978年-)
Dylan Farrow(養女,1985年-)
Satchel Farrow(1988年-)
Bechet Dumaine Allen(養女,1998年-)
Manzie Tio Allen(養女,2000年-) | academyawards = 最佳影片
1977年 《安妮·霍爾》
最佳导演
1977年 《安妮·霍爾》
最佳原創劇本
1977年 《安妮·霍爾》
1986年 《漢娜姐妹》
2011年 《午夜巴黎》 | baftaawards = 最佳導演
1977年 《安妮·霍爾》
1986年 《漢娜姐妹》
1977年 《安妮霍爾》
1979年 《曼哈顿》
最佳原創劇本
1984年 《》
1985年 《開羅紫玫瑰》
1986年 《漢娜姐妹》
1992年 《》
最佳影片
1985年 《開羅紫玫瑰》
學院院士獎
1997年 終身成就獎 | cesarawards = 最佳外语片
1979年 《曼哈顿》
1985年 《開羅紫玫瑰》 | goldenglobeawards = 最佳剧本
1985年 《開羅紫玫瑰》
2011年 《午夜巴黎》
終身成就獎
2014年 | 官方网站 = }}
海伍德·“伍迪”·艾倫(,),本名艾伦·斯图尔特·柯尼斯堡(),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劇作家和音樂家,其职业生涯已逾50年。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範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讓他成为了美國在世最受尊敬的導演之一。
艾倫也以他飛快的電影拍攝速度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著名,迄今为止艾伦已执导了四十多部影片。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分、,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艾伦从1950年代起就开始给电视节目和出版物写短篇笑话。1960年代初他参演了一些滑稽戏。他经常演一些不安的、烦躁的以及带有神经质的角色,并且坚持将这些角色与现实中的自己完全区分开。2004年,喜剧中心将艾伦评为百大滑稽演员(stand-up comics)第四位,一项英国的票选则将艾伦位列最伟大喜剧演员第三位。
到1960年代中期,艾伦开始编导一些闹剧式的喜剧电影(slapstick comedies)。进入70年代,受欧洲艺术电影影响艾伦的影片向更具艺术性与戏剧性的电影风格转变。艾伦通常被认为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时的美国新浪潮电影制片人之一。 艾伦经常主演自己的影片,像早年一样,他饰演的角色通常具有悲观、不安和神经质特质。他最出名的影片包括《安妮·霍尔》(1977年)、《曼哈顿》(1979年)、《汉娜姐妹》(1986年)、《午夜巴黎》(2011年)等。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形容艾伦为 「影壇瑰宝」(a treasure of the cinema)。
至今艾伦已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并夺得4项奥斯卡奖:三项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一项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安妮·霍尔》),其三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16次被提名的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同时艾伦已赢得九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作为一名爵士单簧管乐手,艾伦每周都要去曼哈顿一所酒店演奏单簧管。2011年公共电视网(PBS)美国导演大师系列出品的《记录伍迪·艾伦》记录了艾伦作为演员、作家和导演的职业生涯及对美国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4年1月,伍迪獲頒金球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終身成就獎)。 維基百科提供